频遭质疑的共享充电宝,如何活了下来?

时间:

2019-10-22

浏览次数:

500

频遭质疑的共享充电宝,如何活了下来?

两年多前,共享充电宝走到风口,资本疯狂下注。

在这波浪潮中,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也跻身其中——投资“街电”3亿人民币。当时,万达公子王思聪觉得可笑,随即发朋友圈戏称:“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,立帖为证”。

如今,出乎王思聪意料的是,故事发生了反转。

聚美优品2018年财报显示,街电共享充电宝业务包含在“服务与其他收入”下,该项收入由2017年的1.8亿元增至约9.3亿元,在总收入的占比由2017年的3.1%激增至21.7%。“这主要归功于街电的共享充电宝业务。”

其他几家头部企业也公开表示实现了盈利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的报告显示,2019年,共享充电宝市场全年的用户规模已达1.5亿人次。

当年频遭质疑的共享充电宝,为何活了下来?

1. 怎么赚钱? 

很多人不知道,共享充电宝比共享单车问世更早。作为最早的共享充电宝公司,来电成立于2013年12月。13个月后,摩拜单车才出现。

但起得早并没有什么用。共享单车火爆了,而共享充电宝却足足等了四年才等到风口。2017年春,共享充电宝市场共获得超过40家企业机构的16笔融资。

共享充电宝本质上是分时租赁的租赁经济。它有两条盈利渠道:充电宝租借、广告费。

多位业内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,广告收入在总盈利中的占比不到一成。租售费用才是营收的大头。

按每天借出四个充电宝、租金2元/小时、充电宝从满电用至无电需2小时来计算,这台共享充电装置能在100天左右回本,接下来的租金即净赚。

而正常充电宝能充放电500-700次,至少能用一年,使用频次不高的话能用两三年。因此,共享充电宝的回报率一直为业内人士津津乐道。

除了租金,租售费用中还有一部分来自被扣除的用户押金。

2 .选址的学问

不同于共享单车的B2C模式,共享充电宝B2B2C的模式,注定了它在到达用户前,避不开中间商家。

商家扮演着场地提供者的角色。在线下占领的商户足够多,共享充电宝的获客能力才越强。在选择线下合作商家的过程中,共享充电宝走过不少弯路。

“比如说,小区周围的鞋店、小超市,办公楼附近的美容美发店、美甲店,都铺进去。”这些场景比较封闭,充电宝使用量远比餐饮、KTV、酒店小得多,因此收益不佳。

举了个例子,火锅店比快餐店的转化率高;酒吧、KTV、洗浴中心等夜生活场所,转化率比餐厅高;医院的转化率高是因为医院的排队时间长,用户玩手机时间更长,也更需要充电。

在这些场景中,转化率最高的场景是酒吧,其次是高铁站、游乐场、商场、KTV,餐厅、咖啡、足疗、美容美发等场景也还不错,而转化率较差的场景是小吃店。

核心场景不算多,但创造了大部分收益。

打了个比方,酒吧、KTV的占比在所有场景里占20%,但能带来40%-50%的营收。“一些酒吧放了十台机器,但这十台机器每天能赚一到两千元,一台机器的成本也就千元左右。这个场景下,最快五天就能回本,剩下的每一天都赚。”

在不断试错之后,共享充电宝似乎已经走通了自己的生存之路。已经实现了盈利。共享充电宝前景可待!


  • QQ客服

  • 微信咨询

  • 电话咨询

    加盟热线:4008-123-277
  • 邮箱咨询

请选择客服进行聊天

点击电话进行一键拨打
点击邮箱进行一键发送